10月CPI同比上漲2.1%,前值2.8%;10月PPI同比降1.3%,前值漲0.9%。
1 物價大幅回落,需求放緩,穩增長優先
10月CPI和PPI同比均大幅回落,表明需求轉弱,外需和內需均疲軟:
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之后的核心CPI同比0.6%,處于低位,表明居民需求轉弱;
剔除豬肉價格后,測算CPI同比1.46%,拿掉豬以后有通縮趨勢;
居住和交通通信環比負增長;
PPI同比轉負,為2021年以來首次負增長,表明企業投資需求顯著轉弱。
物價回落,說明內需疲軟,疊加外需下行,擴大內需的重要性上升;同時,通脹對政策掣肘減弱,擴內需的政策空間打開。應做好新一輪穩增長、擴大內需的政策儲備。穩增長優先于防通脹,寬信用優先于寬貨幣,關鍵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,信心比黃金重要。
做好新一輪穩增長的政策儲備,工具箱里的選項有:可以考慮發放一些消費券,在現在的環境下,讓民眾渡過暫時的困難;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,下達“提前批”專項債,支持基建;因城施策,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促進房地產軟著陸;平臺經濟完成專項整改進入常態化監管,部分開“綠燈”,發揮平臺經濟在拉動就業和創新中的作用;加大對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減稅力度;減少地方政府對微觀主體的過多干預,防止合成謬誤,等。
相信如果科學應對,有望把經濟推到復蘇軌道,各界將不斷增強對中國經濟的信心。
2 10月物價形勢呈現以下特點:
1)10月CPI同比上漲2.1%,漲幅較上月回落0.7個百分點,環比0.1%,較上月下滑0.2個百分點。其中,食品價格同比7.0%,漲幅較上月回落1.8個百分點,影響CPI上漲約1.26個百分點。除以豬肉為代表的畜肉價格及相關蛋奶價格持續上漲外,其他食品價格漲幅均回落,非食品價格持續下滑,反映內需疲軟待提振。
2)10月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大幅擴大。10月豬價同比51.8%,較上月漲幅繼續擴大15.8個百分點,主因去年低基數效應及豬周期啟動。2021年11月至今,豬價進入“W”筑底階段,2022年4月為第二次筑底。我們判斷,從3-4年一輪的豬周期看,當前或已進入新一輪豬周期的上行期,這與產能去化時間規律相印證。預計未來價格溫和上漲,但不具備快速大幅上行的條件,主因產能去化程度不深、且處于歷史相對高位,疊加保供穩價措施出臺,未來漲幅取決于產能去化程度。9月30日,發改委投放今年第4批豬肉儲備,體現了保需求、穩豬價的態度。
3)10月PPI同比繼續超預期回落,由正轉負;環比回升。大宗傳導效應疊加保供穩價見成效,企業需求邊際改善,但仍有待提振。PPI10月同比下降1.3%,較上月下滑2.2個百分點;環比0.2%,較上月回升0.3個百分點。在10月份PPI1.3%的同比降幅中,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-1.2個百分點,新漲價影響約為-0.1個百分點。
4)10月全球大宗商品漲跌互現。10月CRB綜合、工業、金屬現貨指數月漲跌幅分別為-1.76%、-3.58%、-5.26%;其中ICE布油漲跌幅5.66%,截至10月底報93美元/桶。LME銅漲跌幅-1.60%;糧食價格分化,COBT大豆、小麥、玉米漲幅3.84%、-4.87%和1.59%。
5)PPI回落有利于降低企業的成本;CPI拉動項為畜肉及相關副產品,反映內需疲弱。前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推漲上游原材料價格,而PPI向CPI傳導不暢,企業利潤受到損害。當前PPI和CPI剪刀差收窄有利于企業利潤改善。但考慮到經濟恢復基礎不牢,外需下行,企業和居民端仍需政策支持。
3 豬周期處于上行期
2021年11月至今,豬價進入“W”筑底階段,邊際企穩。2022年4月為第二次筑底,全國豬肉均價從4月低點17.83元/千克漲到11月8日34.61元/千克,漲幅94.1%。10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1.8%,同比漲幅繼續擴大15.8個百分點,產能去化效應逐步顯現。
產能已進入去化階段。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分別自2021年6月和2022年12月拐點下行、但處于歷史相對高位。一方面,根據豬周期的時間規律,能繁母豬傳導至豬價需要10個月左右,與今年4月豬肉價格二次探底相互印證。能繁母豬存欄從2021年6月高點4564萬頭降至2022年9月4362萬頭,9月同比-2.2%。生豬存欄從2021年12月4.5億頭降至2022年9月4.4億頭。另一方面,拉長時間跨度看,近兩年生豬出欄量快速恢復,反映產能處于歷史高位水平。2018年以前我國每年累計生豬出欄量接近7億頭左右,在非洲豬瘟影響下,2019、2020兩年生豬累計出欄分別僅5.4億、5.2億頭,出欄缺口約達2億頭。2021年生豬出欄恢復至6.7億頭,年度出欄缺口得到大幅緩和。
未來一段時間,生豬價格主要觀察以下三個關鍵變量:
一是,產能加速去化預期。當前生豬產能絕對量位于歷史高位;生豬存欄絕對值和能繁母豬存欄絕對值都在歷史高位附近。目前生豬存欄約4.4億頭(9月底),能繁母豬存欄約4362萬頭(9月底),仍接近上輪豬周期2014-2015年存欄高點。
從歷史豬周期看,2014年和2018年開始的兩輪豬周期都是經歷了2-3個季度的快速產能下降才開啟價格大幅上行。其中能繁母豬產能的同比降幅連續多個月維持在-20%以上,產能快速去化,也給豬價上行創造了空間。
二是,豬糧比價。當前豬糧比雖有回升,但仍處低位,或壓制產能擴張意愿。2021年6月豬糧比跌破5,進入一級預警區間。隨后低位震蕩,最低達到3.93(2021年10月)。截至2022年10月28日,豬糧比9.72,較低位回升,未來豬價或繼續溫和上漲。
三是,大企業利潤、生豬銷售數量等。牧原股份、新希望、溫氏股份等大型企業由于其本身存在的批量化科技養殖優勢,在豬周期中有更強的生存能力,近年來生豬養殖行業的行業集中度較上一輪有所提升,據農業部數據,2021年生豬養殖規?;蔬_60%。10月,新希望銷售生豬145.55萬頭,同比22.2%,環比24.7%;溫氏股份銷售肉豬165.24萬頭,同比-9.2%,環比4.3%;牧原股份銷售生豬477.9萬頭,同比-9.1%,環比7.1%。從2022年三季度財務報表來看,主要企業利潤整體改善。新希望、溫氏股份、天邦食品三季度營業利潤同比分別為36.9%、110.5%、142.4%。
我們判斷,2022年4月豬周期二次筑底,當前或已進入新一輪豬周期的筑底上行期,這與產能去化時間規律相印證。但當前價格快速大幅上行的條件并不充分,產能去化程度不深、且處于歷史相對高位,疊加保供穩價,豬肉放儲,未來漲幅取決于產能去化程度。
4 CPI:同比2.1%,拿掉豬以后沒有通脹
CPI同比與環比漲幅均回升。10月CPI同比上漲2.1%,漲幅較上月回落0.7個百分點;環比0.1%,漲幅較上月回落0.2個百分點。在10月份CPI2.1%的同比漲幅中,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.1個百分點,新漲價影響約為2.0個百分點。10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.6%,較上月持平。
非食品項價格同比漲幅較上月繼續回落。
非食品同比漲1.1%,漲幅較上月繼續回落0.4百分點,影響CPI上漲約0.88個百分點,主要是受到國際原油價格下滑、通脹在消費部門傳導影響:
一是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,國內油價邊際回落。10月汽油、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12.5%、13.5%和5.6%,同比漲幅繼續回落6.7、7.5和11.0個百分點。
二是通脹在消費部門傳導。八大類消費品價格同比除居住外均上漲。交通通信、食品煙酒、教育文化娛樂和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上漲3.1%、5.2%、1.2%、1.9%。
食品項價格同比漲幅回落,豬價同比擴大漲幅。
食品項同比上漲7.0%,漲幅較上月下滑1.8個百分點,影響CPI上漲約1.26個百分點。本月食品項價格變動結構主要是受以下兩方面影響:
一是豬價為CPI主要支撐項,同比繼續上升。10月豬肉價格同比上升51.8%,較上月漲幅繼續擴大15.8個百分點。生豬產能逐步調整,預期后續豬價將繼續回升,但不具備大幅上漲條件。
二是受肉價影響,蛋奶類食品價格上升,其他日常食品價格回落。從環比看,鮮菜價格下降4.5%,主因蔬果大量上市。蛋類、鮮果和水產品價格環比分別變動2.2%、-1.6%、-2.3%;從同比看,鮮菜、蛋類、鮮果、糧食價格同比分別為-8.1%、11.8%、12.6%和3.6%,較上月分別變動-20.2、4.5、-5.2、0.0個百分點。
5 PPI:同比由正轉負,環比小幅上漲
PPI同比由正轉負,環比小幅上漲,體現部分企業需求邊際改善。本月PPI同比-1.3%,較上月繼續加速回落2.2個百分點;環比0.2%,較上月回升0.3個百分點。購進價格同比與環比均上漲0.3%。
購進價格看,原料價格漲跌互現。10月燃料動力類、有色金屬材料電線類、化工原料類環比分別為1.1%、-1.0%、-0.1%。
出廠價格看,保供穩價見成效,內需疲軟,實體經濟活力不足。10月,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8.6%,較上月回落8.6個百分點;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同比21.0%,較上月回落10.1個百分點;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-4.4%,較上月回落5.4個百分點。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同比-16.5%,降幅較上月擴大13.8個百分點。食品漲幅繼續擴大。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8.7%,較上月上升1.3個百分點。
免責聲明:本文轉載自澤平宏觀,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